作者:王育梅
王育梅Dolly Wang海外华文女作家。曾任世界日報德州記者及佳音社「派尚園地」主編。曾以王育梅、王婕等筆名在報紙及雜誌寫專欄。現退休專職文字工作與拼貼藝術創作。
當我做完為期八次的化療療程,並且讀完「癌症的轉機 ─ 癌症身心治療法」,我常到住家附近的海邊與山上,讀書與思考未來的生活。
在病前,曾有過雄心勃勃的計劃,卻也因近一年的化療生活,使得原有的計劃凍結。
經過死蔭幽谷之後,忽覺生命變得如此不堪一擊,「生與死由不得自己掌握」。
回想這半生,所經歷過的比一般人多的苦 ─ 失敗的婚姻與病魔的侵襲。當我跌入谷底,見不著人影與日光時,禁不住自問:「忙碌的人生值得嗎?所追逐的夢能實現嗎?上帝讓我經歷人間苦痛,卻又留我下來,是為什麼?」
過了近一年的田園生活,每天面對一片自然景觀,過著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的生活。鳥聲、蛙聲、原野、庭院前後草木,花開花落,它們使我心靈豐富,也日漸強軔。再單獨面對大自然時,內心升起「再生」之感。
好幾個清晨,我佇立在山頂,閉著眼,問上帝:「可否接受我的請求,我想從事服務事業,想學習從興趣找工作。」
沒多久,一位朋友鼓勵我從事珠寶設計工作,並與他的好友做我的合夥人。但是,我又誤打誤撞的,由「珠寶設計」進入另一個藝術領域─ 《衣錦繡》的一系列創作。
雖然自幼即喜歡提筆亂畫,書本只要有空白之處,必被我畫得滿滿的,但從未夢想成為畫家。當由台灣南部搬到北部唸書後,因受所結交的藝術朋友影響,耳濡目染開始學習收藏藝術品,仍未奢望過自己是名藝術家。
當首件作品被肯定並被收藏,我簡直不能相信。朋友更是鼓勵我放棄珠寶買賣,努力創作。由於我從未拜過師學畫,所創作的《衣錦繡》,純粹來自靈感與創意。
家裡有件1993年的創作,當時住在內華達州的Carson City。有日閒來沒事,我將做耳環飾品的顏料與材料,以拼貼方式製作一件清朝衣服;圖案與顏色均憑空想像而來。當我將裱褙好的畫裝進古董畫框後,不少人以為那是一幅我收藏的古畫,我也未向任何人解說。
去年十月,再度拿起久未使用的畫筆,試做《衣錦繡》畫,我以紅色為底,衣服是黑、白、紅等色;以撕、鑲、嵌等方式完成,衣服中間有把紅色小提琴。
收藏此畫的是加州詩人方圓。他說:「看到此畫,使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。色彩華麗,錦衣的構圖又藏有提琴一隻及散佈的音符。其畫背景所採用的顏色,彷彿是乾凅的晦紅,乍然觸及,令人想起古代婦人的悲怨苦情而心中戚戚。」
就這樣,在許多朋友鼓勵下,開始走上如此的不歸路。當媒體問我作畫經過與多久完成每一件創作。我說:「衣服的造型,是根據歷史與文字資料,但圖案與色彩是靠靈感。一件作品完成由兩星期到一個月或更久。」
或許自幼在鄉下長大,過的是田園生活,看的是歌仔戲,以上種種因素,有時我不喜歡被拘束,也因這樣自由心靈,所使用色彩被稱為奔放與大膽。
有人問我:「為何選擇古代服飾?」我並不是刻意以此為主,但唸書即對歷史產生興趣,多少有點影響吧!曾替台灣婦女雜誌寫過好幾年的藝術與工藝作品報導工作,收集不少和藝術與工藝品有關的資料。曾做過夢,願有朝一日,把中國工藝藝術有個完整記錄,但此事因出國而被冰凍了。
如今走過生活低潮、走出死亡陰影,我撿回一條命,猶如要好好的「廢物利用,資源回收」一番。音樂陪伴下,常是傾全力投入創作,幾乎是到了廢寢忘食地步;常被自己作品感動地哭泣。
之後在新生畫廊做《衣錦繡》作品展,可說是我「新生」的最佳見證。
在聖市會見腫瘤科醫生,他只問了幾個簡單問題,幾年發生的?做過化療嗎?第幾期?這期間,有再發現腫瘤嗎?當我一一回答後,這名醫生握著我的手說:「恭喜妳,妳完全康復了。妳不需要再來看我。」
後記:
1999年創作之一是一·件三件式清朝服飾。我是以一件件穿衣的心情做出這幅立體的作品。當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稱此作品,雖然是件衣服;卻是有生命的衣服。
Comments